《人類圖 | 空白G中心》
國小的時候非常喜歡畫畫,曾經想要叫媽媽讓我去上素描課,可是又覺得不要讓媽媽花錢。
上了國小五六年級後,認識了一個非常喜歡畫畫的同學,講話非常偏激,我們莫名的一拍即合,一起畫畫、一起討論卡通。
她有著強烈的繪圖風格,類似封神演義與最遊記的合體。她家管得很嚴格,所以她是偷偷畫畫的。老師與她的家人似乎都對她有著很多的期待,當然,她的成績並不差,可是卻喜歡跟成績不好的我混在一起,她偏執又腹黑的話語總讓我覺得很真實,好像跟那些「好學生」不一樣,我自認那時候我們滿要好的。
畢業後,我們就再也沒有聯絡。
直到FB的盛行,我們才又加回對方好友。
我心裡是激動且開心的,因為她在我生命中是個很獨特的存在。
但是,發現她還在畫畫(畫風依舊),寫同人文的時候,我突然覺得慚愧,然後不敢與她有任何交集。就只是靜靜的關注她的發文(聽起來好變態)。
石頭公問我為什麼?
我的感受是,她一路堅持到現在,說話的風格,喜愛的事物,從小到大都沒改變。
而我呢?我早已不畫畫,就算我喜歡。我早已不寫任何的文章,就算我喜歡。
可是這些事物似乎已經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,也不到最有興趣的事情。
我覺得我變了。我覺得我已經不像從前了。
我好像回不到過去了,以前的我究竟是什麼模樣?我也想不起來了。
看著始終如一的她,回過頭看看自己,我害怕得不得了。
那份恐懼來自「改變」,這個改變讓我覺得自己很沒用,無法堅持些什麼,甚至大幅的改變後,我還會是20年前,她認識的我嗎。
我們是不是就會不一樣了,她會不會就失望了,我該用什麼方式跟她交談。
這份恐懼埋藏在心裡,所以我從未主動留言,還希望她沒有注意到我,直到前陣子她在我的IG上留言時,我還是不敢回應。
之後,變態如我(?)去查了她的人類圖,一整天都G中心滿滿滿,我才恍然大悟,或許就是她被定義的G中心,可以讓她始終如一,而在她身邊我又被接通那空白的G中心,跟著她往著某個方向前進。
我是這麼想的,因為空白的G中心沒有一個固定的方向,雖然之前說的浪漫,說著我們是漂泊的旅人,可是看見可以一路堅持到底的人,心中總還是忍不住非自己一下,覺得三心二意的自己好像很沒定性。
不知道一樣是空白G中心的你們,會不會也曾有過像我一樣的感受呢。
#求同溫層
覺得為什麼大家可以堅持某樣事物這麼久,而我們卻時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那種恐懼。
好像什麼都好,卻又什麼都堅持不久。
最後,只能說好險在身心靈這條道路,找到了屬於我的意義,才得以堅持到現在。
#28-38終於找到意義
#邀請大家一起取暖
#有回應的也快來取暖
#然後我的那位同學可能跟我一樣是2/5人
#難怪我們一起被投射一起偏執哈哈哈哈